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极轨卫星进行沙尘遥感监测的技术要求、数据处理方法、信息提取及成果表达。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基于极轨卫星数据的沙尘天气遥感监测工作。
Title:Polar Orbiting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 Part 7: Dust
中国标准分类号:X3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1455.7-2008是辽宁省地方标准中关于极轨卫星遥感监测沙尘的部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利用极轨卫星数据对辽宁省行政区域内沙尘天气的监测。这一条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对象,确保了监测工作的地域针对性。
2. 术语和定义:
- 沙尘天气:指由于风力作用,空气中悬浮大量沙粒和尘埃的现象。标准对沙尘天气进行了明确界定,为后续监测工作提供了统一的概念基础。
- 极轨卫星:轨道平面通过地球南北两极的卫星。这一定义帮助理解卫星数据获取的方式和特点。
3. 监测内容:
- 沙尘天气的发生频率: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沙尘天气出现的规律性。
- 沙尘天气的强度:根据卫星影像中的沙尘覆盖面积、浓度等指标评估沙尘天气的严重程度。
- 沙尘源区识别:利用卫星数据确定沙尘产生的具体来源地,为治理提供依据。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数据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步骤,以提高数据精度。
- 图像分类:采用监督或非监督分类技术区分不同地物类型,特别是识别沙尘区域。
- 动态监测:定期获取卫星图像并进行对比分析,掌握沙尘变化趋势。
5. 报告编制要求:
- 报告应包含监测目的、方法、结果及建议等内容。
- 必须附带详细的图表和说明文字,便于理解和应用。
6. 质量控制:强调在监测全过程中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以上条文构成了DB21/T 1455.7-2008的核心框架,为开展辽宁省沙尘天气的极轨卫星遥感监测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