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教室照明智能化系统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控制策略及验收标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各类中小学及高等院校的普通教室、专用教室等场所的照明智能化系统的设计、建设与评估。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Lighting in Classrooms
中国标准分类号:T/GIES 017-2025
国际标准分类号:97.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TGIES 017-2025《教室照明智能化技术规范》中,相较于前一版标准,新增了对“智能调光系统与自然光协同控制”的具体要求。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当前教育建筑对节能环保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智能照明系统在提升学习环境舒适度和健康性方面的关键作用。本文将围绕该条文进行深入解读,探讨其实际应用方法及意义。
新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室照明系统应具备与自然光协同调节的能力,以实现照度的动态平衡。这意味着,在白天光照充足时,系统应自动降低人工光源亮度,从而减少能耗;而在光线不足时,则能及时补充照明,确保学生视力健康。这一要求的核心在于通过传感器采集室内照度数据,并结合时间、天气等信息,实现智能调光。
在实际应用中,该条文的落实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必须配备高精度的照度传感器,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其次,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响应速度,避免因延迟导致照度波动过大;再次,需设置合理的调光策略,例如根据时间段设定不同亮度阈值,或结合用户偏好进行个性化调节。
此外,还需注意与其他系统的联动,如窗帘控制系统、空调系统等,以实现整体环境的优化。例如,在阳光强烈时,除了调暗灯光,还可联动遮阳帘减少眩光,提高视觉舒适度。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新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部分学校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设备成本高、技术门槛大等问题。因此,建议在项目初期充分评估需求,选择性价比高的解决方案,并注重后期运维管理,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TGIES 017-2025对智能调光与自然光协同控制的强调,标志着教室照明正从单一功能向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只有真正理解并落实这一条文,才能实现绿色校园建设目标,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