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田磷素流失减控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效果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内稻田磷素流失减控的指导与实施。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educing and Controlling Phosphorus Loss in Paddy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田磷素流失减控技术规程》(DB36/T 1805-2023)是由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稻田磷素流失的控制技术。该标准对稻田磷素流失的监测、评价以及减控措施进行了系统规定,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标准明确了稻田磷素流失的监测要求。在第四条中提到,“应建立长期定位监测点,定期采集土壤和水体样本。”这表明,为了准确掌握磷素流失的情况,需要设立固定的监测站点,并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收集数据。这样做可以确保监测结果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从而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其次,在第五条中强调了磷素流失的评价方法。“采用养分平衡法计算磷素盈亏量,并结合田间试验验证模型参数。”这种方法能够较为精确地评估稻田内磷素的实际状况,通过对比输入与输出的数据来判断是否存在过剩或不足的问题。同时,利用田间试验来校正模型参数,则进一步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再者,关于磷素流失的减控措施,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原则。例如,在第十三条指出,“合理调整肥料施用方式,优先选用缓释肥或控失肥。”这意味着改变传统的施肥习惯,选择更加环保高效的肥料种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磷素随灌溉水进入环境的风险。此外,还建议实施精准施肥技术,根据作物需求量身定制施肥方案,避免过量施肥导致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
另外,第十五条特别提到了“优化排水系统设计”。良好的排水设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农田灌溉效率,还能有效防止因暴雨等原因造成的径流带走大量养分。因此,构建完善的排水网络对于控制稻田磷素流失至关重要。
最后,在第二十条明确要求:“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户环保意识。”只有当广大农民朋友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时,才能真正落实各项减控措施。通过开展培训活动等方式普及相关知识,增强大家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稻田磷素流失减控技术规程》(DB36/T 1805-2023)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实现稻田磷素的有效管理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操作指南。它不仅有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