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湿地资源分布图制图的基本要求、数据处理、符号与注记、比例尺选择、制图流程及成果质量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湿地资源分布图的编制及相关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Wetland Resource Distribution Map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504—2023《湿地资源分布图制图规范》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湿地资源分布图编制的重要技术标准。该标准对湿地资源分布图的制作流程、要素表示、符号使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湿地资源的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湿地资源分布图的基本要求。其中指出,湿地资源分布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但最小不得小于1:50000。这主要是考虑到不同用途的地图对精度的需求不同,过小比例尺会影响地图信息的表达。此外,还要求地图必须包含必要的数学基础,如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等,以保证地图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在要素表示方面,标准强调了湿地类型的划分与表示。湿地类型被划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并进一步细分为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库塘湿地等具体类型。每种湿地类型都有对应的符号或颜色表示,例如沼泽湿地通常用绿色填充,湖泊湿地则用蓝色填充。这种分类和表示方法有助于使用者快速识别不同类型的湿地资源。
标准还特别提到了湿地边界线的绘制规则。规定湿地边界线应以实地调查为基础,结合遥感影像进行校核,确保边界线的准确性。对于边界模糊的区域,建议采用缓冲区分析法确定边界范围。同时,要求在地图上标注湿地面积,并注明测量方法和数据来源,以便于后续验证和更新。
在符号使用上,标准给出了详细的指导。例如,河流湿地的主河道应使用双线表示,宽度为0.3mm;支流则用单线表示,宽度为0.15mm。对于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域,应使用醒目的符号加以突出显示。此外,还要求所有符号的设计都需符合国际惯例,便于国内外同行交流。
标准还对湿地资源分布图的出版印刷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纸张的选择、色彩管理、分辨率设定等内容。特别是对地图的色彩校正做了严格规定,要求采用CMYK模式进行分色处理,避免因色彩偏差影响地图质量。
最后,标准强调了湿地资源分布图的动态更新机制。要求根据最新的湿地调查数据,定期对地图进行修订和完善。对于重大变化,应及时发布更新版地图,以保持地图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还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提高地图制作效率和精度。
总之,《湿地资源分布图制图规范》是一部全面且细致的技术标准,它不仅为湿地资源的调查和管理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框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这一标准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湿地资源分布图的质量,促进湿地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