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紫苏采收及贮藏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紫苏的采收、加工前的贮藏及其相关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rilla Harvesting and Storag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500—2023《紫苏采收及贮藏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黑龙江省地方特色作物紫苏的采收和贮藏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关于采收时间的规定至关重要。标准指出,紫苏的最佳采收期应在果实大部分变褐时进行。这一时期不仅有利于保持紫苏种子的质量,还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对植株的影响。同时,采收时应避开雨天,以防止种子发霉或品质下降。
其次,在采收方法上,标准强调要采用人工或机械方式分批采收。人工采收能够更精细地挑选成熟度高的植株,而机械化采收则提高了效率,适合大规模种植。无论哪种方式,都要求操作轻柔,避免损伤植株和种子。
再者,对于贮藏环境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标准建议将紫苏种子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且温度适宜的地方。具体来说,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以下,温度保持在15℃左右。这样的条件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种子的保存期限,并维持其发芽率。
此外,还特别提到定期检查贮藏库内的情况。一旦发现有潮湿或者虫害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比如使用防潮剂或是生物防治手段来保护种子安全。
最后,为了确保整个流程符合规定,标准还提出了建立完善的记录制度。包括但不限于采收日期、天气状况、使用的设备以及后续处理步骤等信息都要详细登记备案,以便追溯管理。
综上所述,《紫苏采收及贮藏技术规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指导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也保障了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遵循这些原则将有助于促进黑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紫苏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