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寒区规模化奶牛舍环境参数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功能要求、安装与调试、运行维护及数据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寒区规模化奶牛舍环境参数的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安装和使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in Large-scale Dairy Cow Sheds in Cold Reg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448—2023 寒区规模化奶牛舍环境参数自动监测技术规范》是黑龙江省发布的关于寒区规模化奶牛舍环境监测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监测项目与指标:标准明确规定了需要监测的主要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氨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等。这些参数的选择基于对奶牛健康和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确保能够全面反映奶牛舍内的环境状况。
2. 传感器选择与安装:在传感器的选择上,要求使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设备,并且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量程范围。对于安装位置,标准指出应避免直接暴露于阳光下或靠近热源,以减少外界因素对测量值的影响。同时强调定期校准的重要性,保证数据准确性。
3. 数据采集频率与时长:为了获得足够准确的数据用于分析,规定了每分钟至少采集一次数据,并且连续运行时间不得少于7天。这样的设置可以有效捕捉到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内环境条件的变化趋势。
4. 报警机制:当某些关键指标超出预设的安全范围时,系统需立即发出警报通知相关人员采取措施。例如,当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可能会影响奶牛舒适度进而影响产奶量,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至关重要。
5. 维护保养要求:除了日常检查外,还应该定期清洗传感器表面灰尘污垢,并按照制造商提供的说明书进行维护工作。此外,在冬季低温环境下还需特别注意防止结冰等问题发生。
6. 记录保存:所有收集到的数据都必须妥善保存下来,以便日后查阅分析使用。建议采用电子文档形式存储,并设置合理的备份策略以防丢失。
通过遵循以上要点以及其他相关条款,可以帮助养殖企业更好地管理其设施内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奶牛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