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云贡米的加工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白云贡米的加工与质量管理。
Title:Process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aiyun Gongmi
中国标准分类号:X10/T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中,标准的更新与实施往往伴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需求的变化。THNSNXH 002-2025《白云贡米 加工技术规程》作为地方标准,在2025年发布后,相较于2018版标准,其在加工工艺、质量控制及环保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多项调整。本文聚焦于新旧版本标准中“稻谷脱壳率与碎米率控制指标”的差异,深入解读该条款的变更背景、技术逻辑及其对实际生产的影响。
在2018版标准中,对白云贡米的脱壳率设定为≥96%,碎米率≤3%。这一指标主要基于传统加工方式下的经验数据制定,强调的是成品米的完整性和外观品质。然而,随着现代加工设备的升级和精细化加工技术的发展,原有的指标已难以全面反映当前生产中的实际情况。
2025版标准将脱壳率调整为≥97%,同时将碎米率上限提高至≤4%。这一变化看似微小,实则体现了标准制定者对加工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首先,脱壳率的提升意味着对稻谷脱壳效率的要求更高,这需要企业在设备选型、操作流程和工艺参数上进行优化。其次,碎米率的放宽并非是对质量的妥协,而是考虑到现代加工设备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比例的碎米,尤其是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
从技术角度看,脱壳率与碎米率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指标。脱壳率越高,通常意味着稻谷被处理得越彻底,但同时也可能增加碎米的风险。因此,新标准在设定这两个指标时,更注重平衡效率与质量的关系。企业需根据自身设备性能、原料特性以及市场定位,合理选择加工参数,避免因过度追求某一项指标而影响整体产品质量。
此外,新标准还引入了对加工过程中的水分控制和温度管理的细化要求。例如,规定稻谷在脱壳前需经过适当的干燥处理,以确保其含水率在14%-16%之间。这一措施有助于减少脱壳过程中因水分不当导致的碎米现象,从而间接支持了碎米率指标的合理调整。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新标准的实施意味着需要重新评估现有加工流程,并可能涉及设备改造或工艺调整。例如,部分企业可能需要引进更先进的脱壳设备,以满足更高的脱壳率要求;同时,还需加强员工培训,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新的工艺参数和控制要点。
综上所述,THNSNXH 002-2025《白云贡米 加工技术规程》中关于脱壳率与碎米率的调整,不仅是对技术进步的回应,更是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企业应积极适应标准变化,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实现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