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抗丝黑穗病多标记分子辅助育种的技术流程、试验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玉米抗丝黑穗病的分子辅助育种及相关研究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ulti-Marker Molecular Assisted Breeding of Corn Resistance to Smu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3529—2023《玉米抗丝黑穗病多标记分子辅助育种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它为玉米抗丝黑穗病的分子育种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中进行解读。
首先,在标准的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规定了“多标记”是指同时使用多个DNA标记来识别目标性状的遗传位点。“分子辅助育种”则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辅助传统育种方法,以提高选择效率和准确性。这些基础概念为后续的技术操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材料与方法章节中,标准要求选用具有代表性的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并且要确保种子质量符合GB/T 3543.2的规定。此外,还强调了实验设计应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次数不少于三次,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环境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再者,在DNA提取与检测环节,标准指出应采用CTAB法或其它适合的方法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并且DNA浓度应在50ng/μL以上,纯度A260/A280值在1.8-2.0之间。对于PCR扩增反应体系的建立,则需根据所使用的引物序列优化退火温度、循环次数等参数,确保特异性扩增。
另外,关于标记的选择与验证,标准推荐采用基于SSR(简单序列重复)或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标记类型。在实际应用前,需要通过已知的抗病与感病材料进行初步筛选,确定标记与目标性状之间的关联强度。只有当标记的卡方检验p值小于0.05时,才可将其用于后续的育种工作。
最后,在数据分析部分,标准建议采用软件如JoinMap或MapQTL来进行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定位分析。同时,为了评估标记辅助选择的效果,还需计算标记与目标性状间的遗传距离以及标记预测准确率。若标记预测准确率达到70%以上,则认为该标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玉米抗丝黑穗病多标记分子辅助育种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材料准备到数据分析的全过程,而且明确了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技术细节,为科研人员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