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采用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法测定饮用水中微塑料的技术要求、试验步骤和结果计算。本文件适用于饮用水中尺寸大于10 μm的微塑料颗粒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Title:Test for Microplastics in Drinking Water - Fourier Transform Micro Infrared Spectroscopy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将聚焦于《TCSTM 00911-2024 饮用水中微塑料的测试 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法》与旧版标准的主要差异之一——样品制备环节中的关键变化,进行深入解析。
在旧版标准中,样品制备要求使用较为通用的方法,如简单的过滤和干燥步骤。然而,《TCSTM 00911-2024》对这一过程进行了优化,特别强调了采用超声波清洗技术来去除样品表面可能存在的杂质,并且引入了更精确的恒温控制条件以确保样品在后续分析过程中保持稳定状态。这种改进不仅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有效减少了外界因素对实验数据的影响。
具体来说,在实际操作时,首先需要准备适量待测水样并将其通过0.45μm孔径滤膜过滤,收集所有颗粒物后置于超声波清洗槽内处理约15分钟,期间应保持溶液温度不超过25℃。完成清洗后,将滤膜转移至洁净干燥环境中自然晾干至少4小时,直至完全无水分残留为止。最后,将干燥好的滤膜固定于显微镜载玻片上供进一步分析使用。
此方法相较于传统方式具有显著优势:一方面可以更彻底地清除掉附着在微塑料颗粒上的有机或无机污染物,避免这些物质干扰后续红外光谱测定;另一方面通过严格控制温度等参数,能够更好地维持样品原始形态,从而保证最终测量值的真实可靠。
总之,《TCSTM 00911-2024》通过对样品制备流程的精细化调整,为饮用水中微塑料含量测定提供了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这对于我们准确评估饮用水安全状况、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