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增材制造用钛及钛合金粉末的术语和定义、化学成分、粒度分布、松装密度、流动性、氧含量、球形度等技术要求,以及相应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增材制造工艺制备金属零部件所使用的钛及钛合金粉末材料。
Title: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 Powder Materials Used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H41
国际标准分类号:77.16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410-2023《增材制造用钛及钛合金粉末材料通用规范》是一项上海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增材制造领域中钛及钛合金粉末材料的生产、检验和应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标准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采用激光选区熔化(SLM)、电子束选区熔化(EBM)等增材制造技术所需的钛及钛合金粉末材料。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和技术背景。
粉末颗粒形状与尺寸
标准要求粉末颗粒应为球形或近似球形,且粒径分布需符合特定要求。例如,粒度范围通常设定在15μm至106μm之间,这样的规定有助于确保打印过程中良好的流动性与铺粉质量。
化学成分控制
对于化学成分,标准对钛及钛合金中的主要元素如Ti、Al、V等设定了严格的上下限值。比如,TC4合金中铝含量应在4.5%~6.5%,钒含量应在3.5%~5.5%之间。这些限制确保了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
物理性能指标
物理性能方面,标准强调了松装密度、振实密度以及流动性等参数的重要性。其中,松装密度一般要求不低于2.5g/cm³,而流动性则不应超过30秒/50g。这些指标直接影响到最终零件的质量稳定性。
检验方法
为了保证上述各项指标能够准确测量,标准还给出了详细的检测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光学显微镜法测定颗粒形态、筛分法确定粒径分布、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化学成分等。
安全环保要求
考虑到增材制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粉尘污染问题,本标准特别提出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建议。如要求生产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粉尘排放,并妥善处理废弃物,以保护环境健康。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增材制造用钛及钛合金粉末材料通用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原材料选择到成品交付全过程的技术细节,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实际操作中的安全性和环保需求,为推动我国增材制造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