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道路运输车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通讯协议的技术要求、功能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范围内道路运输车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开发、应用和管理。
Title:Intelligent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for Road Transport Vehicles - Part 3: Communication Protocol
中国标准分类号:P64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1409.3-2023《道路运输车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第3部分:通讯协议》是一项上海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道路运输车辆中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通信方式。该标准的实施对于保障道路运输安全、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款出发,对标准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相关术语的定义,如“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数据帧”等。这些基础概念是理解整个标准的前提。例如,“数据帧”被定义为由固定长度或可变长度的数据组成的信息单元,用于在不同设备间传输信息。这一定义确保了所有参与方对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有统一的认识,从而避免因误解而导致的数据丢失或错误。
数据格式
标准详细规定了数据帧的具体结构,包括起始标志、命令字、数据域、校验码及结束标志等组成部分。其中,起始标志用来标识数据帧的开始位置,而命令字则指明了该数据帧所执行的操作类型。数据域承载着实际要传送的信息,其长度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调整。校验码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而结束标志则表示数据帧的终止。这种严谨的数据格式设计有助于保证通信过程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命令集
标准还列出了多种常见的操作命令及其对应的编码值。比如,“设备注册”命令用于新加入网络的设备向中心服务器报告自身信息;“实时视频流请求”命令允许客户端主动获取特定时间段内的视频资料;“告警信息上报”命令则是在检测到异常情况时触发的紧急通知机制。每种命令都有明确的功能描述以及参数说明,这为开发者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
安全性要求
考虑到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标准特别强调了安全性方面的考量。它建议采用加密算法来保护敏感数据,并提出了身份认证的要求以防止非法访问。此外,还要求实现日志记录功能以便于事后审计追踪。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整体防护能力,降低潜在风险。
总结
DB31/T 1409.3-2023不仅为道路运输车辆上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通信框架,同时也考虑到了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复杂场景和技术挑战。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该标准在促进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兼顾了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未来随着更多企业遵循此标准开展业务活动,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向着更加高效、智能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