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供热系统中热源、热网和热力站智能化改造的技术要求、设计原则、施工与验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工程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 of Heating Systems - Part 1: Heat Source, Heat Network and Heat 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F05
国际标准分类号:2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106.1-2023《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技术规程 第1部分:热源、热网和热力站》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北京市供热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4.1 总体要求
本章节明确了供热系统智能化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其中提到,“应充分考虑现有设施的特点与现状”,这意味着在进行智能化改造时,必须对现有的热源、热网及热力站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新旧系统能够有效衔接。同时,“应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这强调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鼓励使用成熟可靠且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技术手段。
5.2 热源智能化改造
关于热源部分,标准特别指出“应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具体而言,要求设置温度、压力等参数监测点,并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此外,“应具备远程控制功能”也是强制性规定之一,意味着改造后的热源需支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操作管理,提高运行效率的同时也便于应急响应。
6.1 热网智能化改造
对于热网的智能化改造,标准提出了“应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的建议。这一平台不仅需要整合各节点的数据信息,还应当提供数据分析服务,帮助运维人员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措施。另外,“应安装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是另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保障整个供热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
7.1 热力站智能化改造
在热力站层面,标准强调了“应配置智能计量仪表”的必要性。这些仪表不仅要准确记录各项能耗指标,还应该支持实时传输至管理中心。同时,“应设置自动调节阀组”以实现精准控制,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以上只是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概述,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深入理解每一条款的具体含义及其背后的逻辑关系。通过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可以有效地提升北京市供热系统的整体智能化水平,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服务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