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德宏小粒种咖啡初加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德宏小粒种咖啡的初加工环节。
Title:Comprehensive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ehong Arabica Coffee - Part 7: Primary Process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31/T 47.7-2023《德宏小粒种咖啡综合技术规程 第7部分:初加工》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针对本地特色小粒种咖啡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德宏地区的小粒种咖啡初加工过程进行了规范,以提高咖啡豆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以下是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原料要求
标准指出,用于初加工的咖啡鲜果应新鲜、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这一要求确保了原料的质量,避免因原料问题影响后续加工质量和最终产品的口感。
2. 加工流程
# 湿法加工
- 清洗:将采摘后的咖啡鲜果立即送至加工厂进行清洗,去除杂质。
- 脱皮脱胶:使用机械设备去除果皮和果肉,此步骤需注意控制压力,防止损伤种子。
- 发酵: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自然发酵,时间一般为12至48小时,具体时间根据环境温度调整,以达到理想的发酵效果。
- 清洗与分级:发酵完成后,通过水流冲洗去除残留物,并按大小或重量进行初步分级。
# 干法加工
- 晾晒:将去壳后的咖啡豆均匀摊开在通风良好的场地晾晒,直至含水量降至12%左右。
- 翻动:定期翻动豆子,保证干燥均匀,避免霉变。
- 储存:干燥后的咖啡豆应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防止受潮。
3. 质量控制
标准强调在整个初加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项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水分含量、瑕疵豆比例等。对于不同等级的产品设定了明确的质量标准,如一级产品要求含水率不超过12%,且不得含有任何发霉或异味豆。
4. 环境保护
在加工过程中还应注意环境保护,减少废水排放,妥善处理废弃物,比如利用果渣作为有机肥料回田,既环保又经济。
以上是对DB5331/T 47.7-2023中关于德宏小粒种咖啡初加工部分重要内容的解读。遵循这些规定不仅能够提升咖啡豆的整体品质,还能促进当地咖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