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多年生稻水田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环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内多年生稻的水田栽培与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rennial Rice Cultivation in Paddy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164-2023多年生稻水田栽培技术规程》是云南省发布的关于多年生稻种植的重要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云南省内多年生稻水田的栽培管理。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作物类型,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基本的地理和技术框架。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对“多年生稻”、“分蘖”、“抽穗”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多年生稻”被定义为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连续多年收获而不需每年重新播种的水稻品种。这一定义有助于统一认识,确保各方在同一语境下讨论和实施。
3. 品种选择:要求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抗性强且产量稳定的多年生稻品种。这一步骤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生长状况及最终产量。种植者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类型以及病虫害情况来挑选合适的品种。
4. 整地与播种:强调了深耕细作的重要性,并规定了合理的播种密度。例如,在整地时需要做到深耕20厘米以上,确保土壤疏松透气;播种时则要控制每平方米的播种量,以保证幼苗有足够的空间生长发育。
5. 田间管理:包括水分管理、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特别是在水分管理上,需根据不同生育阶段调整灌溉量,保持田间湿润但不过度积水;施肥时要注意氮磷钾的比例平衡,避免过量施用导致肥害;对于病虫害,则提倡采用生物防治为主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
6. 收获与留茬:规定了适时收获的原则以及留茬高度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当稻穗完全成熟后即可进行收割,同时保留适当长度的稻秆作为下一季生长的基础材料。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保护地力,还能提高资源利用率。
7. 档案记录:要求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详细记载从选种到收获全过程的信息。这不仅是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有效监督,也为今后的技术改进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DB53T 1164-2023多年生稻水田栽培技术规程》涵盖了多年生稻栽培的主要环节,为推广这项新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