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市政工程中优质结构的评价要求、方法和程序。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市政工程优质结构的评价与管理。
Title:Evaluation Standard for High-quality Structur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Part 2: Municipal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建设工程优质结构评价标准 第二部分:市政工程》(DB37/T 5000.2-2023)是山东省针对市政工程施工质量评定的重要依据。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析。
首先,关于材料质量控制,在第4.1节中明确规定了原材料进场时必须提供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并且需要按照规定频率进行抽样检测。对于钢筋、水泥等关键建材,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材料验收制度,确保每一批次的材料都经过严格检验后才能投入使用。
其次,在施工过程管理方面,第5章特别强调了模板支架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专业计算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倾覆;同时,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内部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此外,还应注意控制好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以及振捣密实度,避免出现蜂窝麻面等问题。
再者,针对道路与桥梁工程中的特殊部位如桥墩基础、隧道衬砌等,在第6章给出了更为细致的技术指导。例如,在桥墩基础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开展地基承载力试验,确保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而对于隧道衬砌,则需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设置防水层,并做好接缝处理工作以提高结构耐久性。
最后,在竣工验收阶段,第8章提出了具体的评价方法和评分细则。评价内容涵盖了外观质量、内在质量和功能性等多个维度,总分为100分制。其中,外观质量占30分,主要考察表面平整度、线条顺直程度等内容;内在质量占50分,侧重于结构强度、抗渗性能等方面的测试结果;功能性则占20分,评估设施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优质结构评价标准 第二部分:市政工程》不仅为市政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也为相关从业者指明了努力方向。只有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才能保证市政工程的质量安全可靠,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