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林地无人飞机防治林木病虫害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安全措施和效果评估。本文件适用于利用无人飞机在山林地开展林木病虫害防治作业。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Forest Pest Control using Drones in Mountainous Forest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5T 173-2022《山林地无人飞机防治林木病虫害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无人机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无人机”是指用于执行特定任务的无人驾驶航空器,包括固定翼、旋翼等多种类型。“林木病虫害”指的是影响森林健康的各种生物性病害和虫害。这些基础概念为后续的技术操作提供了统一的语言环境。
飞行前准备
在飞行前准备部分,规定了详细的检查流程,包括但不限于无人机机体完整性、电池电量、导航系统准确性等。特别强调了气象条件评估的重要性,要求避免在强风、大雨或极端温度条件下作业。此外,还要求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并对作业区域进行前期勘查以确定最佳起飞点和航线规划。
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中详细描述了无人机的启动、飞行路径设定、喷洒参数调整以及紧急情况处理等内容。例如,在喷洒过程中,需根据目标区域的具体情况调节喷嘴大小与流量,确保药剂均匀分布且不会造成浪费或污染。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林木病虫害,应采用针对性的药剂配方,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是整个标准的核心之一。首先,规定了作业区域内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人负责现场指挥与监控。其次,要求所有参与人员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防化服、口罩等。最后,强调了数据记录的重要性,包括每次飞行的时间、地点、使用的药剂种类及剂量等信息,以便日后查阅与分析。
数据管理
关于数据管理,标准指出所有收集到的信息应当及时录入数据库,并定期备份以防丢失。同时建议建立长期监测机制,通过对比历史数据来评估防治效果,并据此优化未来的防治策略。
以上是对DB6105T 173-2022《山林地无人飞机防治林木病虫害技术规范》中若干重要条文的深度解析。希望可以为实际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