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洋芯片级水质传感器在原位免维护设计中的技术要求、性能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场景。本文件适用于基于海洋芯片技术的水质传感器的设计、开发与应用,为实现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指导。
Title:Design Guidelines for In-situ Maintenance-free Marine Chip-level Water Quality Sensor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TZHAS 30-2024海洋芯片级水质传感器在原位免维护设计中,有一项重要的改进体现在传感器材料耐腐蚀性能的要求上。相较于旧版标准,新版标准对材料的耐腐蚀性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具体表现在增加了对材料抗海水侵蚀能力的量化指标。
以钛合金为例,在新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其表面氧化膜厚度不得低于2微米,并且需要通过盐雾试验测试,确保在5%浓度的NaCl溶液中连续喷雾96小时后,材料无明显腐蚀现象。这一要求比老版本标准中的定性描述更加精确和具有操作性。
为了满足这项要求,设计者在选择材料时应首先考虑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及热处理工艺是否能够形成足够厚且稳定的氧化膜。例如,可以通过增加铝元素含量来提高铝合金的耐蚀性,或者采用高温时效处理的方法增强钛合金表面氧化层的稳定性。此外,在加工过程中要避免划伤或污染材料表面,因为这些缺陷会成为腐蚀发生的起点。
对于非金属材料如高分子聚合物,则需关注其分子结构是否含有易被海水分解的基团。设计时可以选用氟碳树脂等具有优异耐候性和抗化学介质侵蚀能力的材料。同时,在接缝处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水分渗入,必要时可添加防霉剂以延长使用寿命。
总之,按照TZHAS 30-2024的新标准来优化海洋芯片级水质传感器的材料选择与处理工艺,不仅能够提升设备的整体可靠性,还能大幅降低后期维护成本,从而更好地适应严苛的海洋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