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梭鱼苗种池塘繁育的技术要求,包括场地选择、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孵化管理、苗种培育及病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梭鱼苗种的池塘繁育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ond Breeding of Silver Pomfret Seed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9T 279-2023 梭鱼苗种池塘繁育技术规程》是河北省沧州市发布的关于梭鱼苗种繁育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选址与池塘准备
该标准规定繁育场地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区域。池塘面积以20-50亩为宜,水深保持在1.5-2米之间。池底平坦且有一定坡度便于管理。池塘需配备完善的进排水系统,并在进水口设置过滤装置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池塘清整时要彻底清除淤泥,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200-300公斤,促进浮游生物繁殖。
二、亲鱼选择与培育
亲鱼选择是成功繁育的关键环节。标准要求亲鱼规格整齐,体长应在30厘米以上,体重150克左右,雌雄比例控制在1:1-1:1.5。亲鱼培育期间要投喂优质饵料,每天早晚各一次,主要投喂小杂鱼、虾等高蛋白饲料,日投喂量占亲鱼体重的6%-8%。同时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每月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浓度为20毫克/升,预防疾病发生。
三、繁殖季节与产卵孵化
繁殖适宜水温为20-28℃,最佳时间为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产卵前一周将雌雄亲鱼按1:1比例放入产卵池,每平方米放养10-15对。产卵池水温控制在22-26℃,pH值7.5-8.5,溶氧量不低于5毫克/升。受精卵孵化采用流水孵化方式,水温控制在20-25℃,孵化时间约为48小时。刚孵化出膜仔鱼需暂养2-3天,待鳔充气后转入育苗池。
四、苗种培育管理
苗种培育阶段要分阶段投喂适口饵料。开口饵料以轮虫为主,搭配卤虫无节幼体,日投喂量为仔鱼体重的10%-15%。随着鱼苗生长逐步过渡到桡足类、枝角类等大型浮游动物。每日投喂4次,早晚各两次,中午和傍晚各一次。培育期间要保持水质稳定,每隔3-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池塘总水量的1/3-1/2。定期检测水质指标,确保溶氧量充足、氨氮含量低于0.5毫克/升。
五、病害防控
病害防控是养殖成功的重要保障。标准要求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定期巡塘观察鱼苗生长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每月使用高效低毒药物全池泼洒一次,如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二氧化氯等,预防寄生虫和细菌性疾病的发生。投喂时可拌入维生素C、免疫增强剂等提高鱼苗免疫力。
六、收获与运输
当苗种达到3-4厘米规格时即可收获。收获前停止投喂2-3天,让鱼苗排空肠道,减少运输过程中死亡率。运输容器内水温与育苗池水温差不超过2℃,盐度差异不超过3‰。运输途中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每隔2小时适量换水一次,确保氧气充足。运输时间控制在6小时以内,到达目的地后立即放养入池。
以上是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对从事梭鱼苗种繁育工作的从业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