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用菌废弃菌渣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要求、处理方法、监测与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废弃菌渣的无害化处理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armless Treatment of Edible Fungi Waste Substrat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10T 102-2023《食用菌废弃菌渣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为规范食用菌废弃菌渣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对规程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1. 食用菌废弃菌渣:指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明确这一概念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农业废弃物,确保处理对象准确。
二、基本要求
1. 处理设施应具备防渗漏、防雨淋等功能。这是为了防止污染土壤和水源,保障环境安全。
2. 处理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这保证了操作的专业性和安全性。
三、处理方法
1. 堆肥法:要求控制堆体温度在55℃以上持续至少3天,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同时,含水率应保持在60%-70%之间,pH值调节至7.5-8.5范围内。这些参数的选择基于微生物发酵的最佳条件,能有效实现资源化利用。
四、监测与记录
1. 每批次处理完成后应对产物进行取样检测,包括但不限于重金属含量、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定期评估处理效果对于持续改进工艺至关重要。
五、环境保护
1. 在整个处理流程中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恶臭气体排放,并妥善处置产生的渗滤液。遵循环保原则不仅是法律法规的要求,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六、附录部分
1. 提供了详细的计算公式用于估算处理成本及效益分析框架。这对于决策者制定合理预算以及衡量项目经济可行性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食用菌废弃菌渣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全面覆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管理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指南,旨在促进该领域健康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