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石窟寺洞窟温湿度监测的基本要求、监测内容、监测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监测系统的运行维护。本文件适用于石窟寺洞窟温湿度的监测及相关保护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Monitoring of Grotto Temple Cav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4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2/T 4676-2023《石窟寺洞窟温湿度监测规范》是由甘肃省发布的关于石窟寺保护的重要技术标准。该标准规定了石窟寺洞窟环境温湿度监测的技术要求、设备选型、布点原则、数据采集与处理等内容,为科学保护石窟寺提供了依据。
重点解读如下:
1. 监测点布设:要求根据石窟寺结构特点和病害分布情况合理布设监测点。每个洞窟至少设置3个监测点,分别位于窟门附近、窟中央和后部。对于大型石窟群,还应增设区域代表点。
2. 设备选型:推荐使用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为温度-20℃至50℃,湿度0%至95%RH,精度分别为±0.5℃和±3%RH。设备应具备防水防尘功能,并适应石窟环境条件。
3. 数据采集频率:建议每小时采集一次数据,特殊情况下可提高到每15分钟一次。长期趋势分析时可适当降低频率。
4. 数据处理方法:采用滑动平均法消除短期波动影响,建立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未来变化趋势。对异常数据进行质控处理,必要时进行现场核查。
5. 报告编制:定期编制监测报告,内容包括监测概况、数据分析、保护建议等。当监测值超出预警阈值时,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上报主管部门。
6. 维护保养:定期检查维护监测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每年校准一次仪器,记录维修保养情况。
以上是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