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布局、建设内容、质量要求、验收与管护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内高标准农田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5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四川省发布的DB51/T 3062-2023《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全省范围内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
标准中明确指出,土壤改良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环节之一。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具体包括:
1. 有机质含量:规定新建高标准农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应达到或超过2%。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还能有效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风险。
2. 酸碱度调节:对于pH值低于5.5或者高于8.5的地块,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使其趋于适宜作物生长的理想范围(一般为5.5-7.5)。可通过施用石灰或硫磺等物质来实现这一目标。
灌溉与排水系统设计
良好的灌溉与排水体系是确保农田持续高产的关键因素。本标准强调了以下几个要点:
1. 水源选择:优先利用地表水作为灌溉水源,并建立完善的蓄水设施如塘坝、水库等,以保障干旱季节用水需求。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地下水资源不受过度开采影响。
2. 管道布置:提倡采用低压管道输水方式代替传统明渠输水,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水分蒸发损失并提高输送效率。此外还应合理规划支管走向,尽量缩短干管长度,降低工程成本。
3. 排涝标准:针对不同区域设定不同的排涝频率要求,例如平原地区通常要求能够抵御十年一遇以上的暴雨而不发生内涝现象。
农田防护林网构建
为了防止风蚀沙化以及保持水土平衡,标准特别提出了关于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的具体要求:
1. 宽度与密度: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防护林带的宽度及株行距,确保既能起到良好防护效果又不会占用过多耕地面积。
2. 树种选择:推荐选用适应性强、生长快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作为主要造林材料,比如杨树、柳树等。
3. 维护管理:定期修剪枝叶、防治病虫害,并及时补植死亡苗木,保证整个防护林系统的健康稳定运行。
以上仅为部分重点内容解析,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项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DB51/T 3062-2023《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