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洋灾害隐患排查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排查内容、排查方法、隐患分级与评估及成果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沿海地区的海洋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其他地区可参考使用。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Marine Disaster Hazard Investig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577-2023海洋灾害隐患排查技术导则》是由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和指导海洋灾害隐患的排查工作。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海洋灾害隐患的概念为可能引发海洋灾害的各种因素或条件。这一定义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确保了排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在“排查内容”中,规定了需要重点排查的内容包括海岸带、海岛及近岸海域等区域。这些区域是海洋灾害发生的高风险区,通过全面细致的排查可以有效识别潜在的风险点,从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再者,“排查方法”部分强调了采用现场调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灾害隐患的具体情况。同时,还提倡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科技手段辅助排查,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隐患分级与评估”章节指出应根据隐患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一般、较大、重大三个等级,并据此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这种分级管理方式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在有限条件下优先处理最为紧迫的问题。
最后,“报告编制与提交”要求排查结束后需形成完整的书面报告,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这一步骤对于后续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并参与到海洋灾害防治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DB33/T 2577-2023海洋灾害隐患排查技术导则》从多个角度对如何有效地开展海洋灾害隐患排查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定,对于提升沿海地区防灾减灾能力有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