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菊花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主要病虫害及其识别、绿色防控技术措施及效果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菊花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Chrysanthemum Diseases and Pes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菊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3209/T 1232-2023)是一部旨在指导菊花种植过程中有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病虫害预测预报
规程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定期对菊花田间环境进行调查,包括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以及土壤状况。通过这些数据预测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类型和发生时间。例如,在春季应特别注意白粉病的发生,而夏季则需警惕蚜虫的危害。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措施。
综合防治策略
综合防治是本规程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物理、生物与化学方法相结合。在物理防治方面,提倡使用防虫网覆盖栽培区以减少害虫侵入;生物防治则鼓励利用天敌如瓢虫来控制蚜虫数量;化学防治仅作为最后手段,并且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规定,选择低毒高效的药剂,同时注意轮换用药以防抗药性产生。
生态调控措施
为了营造不利于病原菌滋生的良好生态环境,规程建议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避免连作障碍。此外,还提倡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植株自身抵抗力。对于已经发病的植株,应当及时清除病残体,防止病害扩散。
安全间隔期管理
规程明确规定了不同种类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即从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之间的时间间隔。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农产品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保护消费者健康。操作人员在执行喷洒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操作,并做好个人防护。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的简要说明,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希望广大种植者能够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该规程,共同促进菊花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