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筠连红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筠连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筠连红茶的生产、检验与销售。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Junlian Black Tea Quality Requir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筠连红茶质量要求》(DB5115/T 54—2023)是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筠连红茶的生产加工、品质要求和检验方法。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范围与定义
该标准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筠连红茶。其中明确了“筠连红茶”是指在特定地域内,采用当地特有的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按照传统工艺或现代技术加工而成的具有独特风味特征的红茶产品。这一规定确保了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产品才能使用“筠连红茶”这一名称,维护了产品的地域特色和品牌价值。
二、产地环境
标准对筠连红茶的种植环境提出了严格要求。产地应位于海拔600米至1200米之间,土壤类型以黄壤为主,pH值在4.5至6.5范围内,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并且要求空气清新无污染,年降水量应在1000毫米以上。这些条件不仅保障了茶叶生长所需的养分供给,还有效避免了工业污染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三、加工工艺
关于加工工艺,标准详细描述了萎凋、揉捻、发酵及干燥四个主要步骤的具体操作流程。例如,在萎凋过程中,鲜叶含水量需控制在60%左右;揉捻时压力要均匀分布,保证叶片完整度不低于85%;发酵阶段温度保持在25℃至30℃之间,相对湿度约为90%,持续时间不少于4小时;最后干燥环节采用低温慢烘的方式,使干茶水分含量不超过7%。通过这样的标准化流程,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并形成独特的香气与口感。
四、感官品质
对于感官品质的要求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以及叶底五个方面。外形上,要求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有光泽;汤色需红艳明亮;香气浓郁持久且带有自然花香或果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则应柔软鲜活呈红亮色。这些指标直观反映了消费者所能体验到的产品特性,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主要包括水分、总灰分、水浸出物等项目。其中水分不得超过7%,总灰分不大于6%,而水浸出物含量则不得低于36%。这些数据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保质期长短及其内在品质稳定性,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依据。
六、卫生安全
卫生安全方面特别强调了铅、镉等重金属残留量以及农药残留限量值。铅含量不得超过0.5mg/kg,镉含量上限为0.1mg/kg;甲胺磷、乙酰甲胺磷等常用杀虫剂的最大残留限量均为0.1mg/kg。此外,还规定了微生物限度要求,如大肠菌群每克不得超过30MPN,致病菌不得检出。这充分体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健康权益。
七、检验规则
最后关于检验规则部分明确了抽样方法、判定原则等内容。抽样时应随机抽取样品,并按批次进行编号管理;当某项指标不合格时允许加倍取样复检一次,若仍不合格则判为该批产品不合格。这样一套严谨的检验程序能够有效保证出厂产品的合格率,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
综上所述,《地理标志产品 筠连红茶质量要求》(DB5115/T 54—2023)从多个维度对筠连红茶的质量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既涵盖了传统工艺的核心要素,又融入了现代化质量管理理念,对于促进当地茶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