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酿酒副产物生产生物有机肥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生产工艺、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包装、标识、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酿酒副产物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生物有机肥。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ing Bio-organic Fertilizer from By-products of Brew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05T61-2023《酿酒副产物生产生物有机肥技术规范》是四川省发布的关于利用酿酒副产物制备生物有机肥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原料要求:标准明确规定了酿酒副产物作为生产生物有机肥的主要原料,必须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处理。原料应来源于正规的酿酒企业,并且在使用前需检测其重金属含量、有害微生物指标等,确保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
2. 发酵工艺:标准对发酵过程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发酵温度、湿度、时间以及翻堆次数等参数。这些参数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例如,发酵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50℃至60℃之间,持续7天以上以保证充分分解。
3. 微生物菌种选择与添加:为了提高肥料效果,标准建议选用特定种类的功能性微生物菌株如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等,并规定了每克成品中有效活菌数不得低于1×10^6 CFU。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还能促进作物生长。
4. 产品质量检测:成品出厂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包括但不限于有机质含量、氮磷钾比例、pH值及水分含量等项目。其中有机质含量不得低于30%,pH值应在5.5-8.5范围内。
5. 包装储存运输:对于成品的包装材料也有严格的规定,要求采用防潮、防晒材质,并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此外,在储存时应注意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运输过程中则要防止挤压碰撞以免影响产品品质。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酿酒副产物生产生物有机肥技术规范》旨在通过对整个生产流程的有效管理来保障最终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肥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