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筠连苦丁茶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术语和定义、自然环境、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筠连苦丁茶。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Junlian Bitter Winter Tea Quality Requireme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筠连苦丁茶质量要求》(DB5115/T 56—2023)是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发布的关于苦丁茶的地方标准。这一标准对筠连苦丁茶的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质量指标以及检验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保护和提升筠连苦丁茶的独特品质。以下从几个关键点出发,对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度解读。
定义与范围
标准首先明确了筠连苦丁茶的定义:以筠连县行政区域内种植的冬青科植物大叶冬青或枸骨叶冬青为原料,按照特定的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产品。其范围限于筠连县所辖的所有乡镇,这表明该标准仅适用于筠连县内生产的苦丁茶,其他地区即使使用相同原料也不能称为“筠连苦丁茶”。
产地环境
筠连苦丁茶的生长环境至关重要。标准指出,产地应位于北纬27°59′至28°37′,东经104°14′至104°56′之间,海拔高度在300米至1200米范围内。土壤类型为黄壤、红壤或紫色土,pH值在5.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样的环境条件确保了苦丁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栽培技术
对于苦丁茶的栽培,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选用优良品种,实行合理密植,采用科学施肥方法,定期修剪枝叶,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特别强调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和化肥,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加工工艺
在加工环节上,标准详细描述了从鲜叶采摘到成品包装的全过程。采摘时间限定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要求采摘要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萎凋过程需控制温度和湿度,杀青时要快速高效,揉捻力度适中,干燥阶段则需保持恒温恒湿,确保茶叶香气充分释放且不失形。
质量指标
关于产品质量,标准设定了多项具体指标。例如水分含量不得超过6%,总灰分不超过6%,水浸出物不低于20%,咖啡碱含量应在1.5%-3.0%之间,同时对重金属元素如铅、镉等也有严格的限量标准。这些指标不仅反映了筠连苦丁茶应有的营养成分,也体现了对其安全性的高度重视。
检验方法
最后,标准还提供了相应的检验方法指南。比如通过感官审评来判断茶叶外观色泽、汤色、滋味及香气是否符合要求;利用仪器设备检测物理化学性质如水分、灰分等;并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离子含量等。
综上所述,《地理标志产品 筠连苦丁茶质量要求》(DB5115/T 56—2023)是一部全面而细致的标准文件,它从多个维度规范了筠连苦丁茶生产全流程,有助于维护品牌声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于消费者而言,遵循此标准生产出来的苦丁茶无疑是一种值得信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