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提钾尾盐溶洗法生产工业氯化钠的技术要求、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检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以提钾尾盐为原料,采用溶洗法制备工业氯化钠的生产企业。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of Industrial Sodium Chloride by Potassium Tail Salt Leaching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G11
国际标准分类号:7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137-2023工业氯化钠生产技术提钾尾盐溶洗法》标准中,关于提钾尾盐溶洗法有以下重要内容:
1. 溶洗液配制:规定了溶洗液的组分及配比。例如,要求溶洗液中氯化钠浓度应在20%至30%之间,硫酸浓度控制在5%到8%范围内。这一要求确保了溶洗液具有足够的溶解能力和化学活性,能够有效提取尾盐中的钾元素。
2. 操作温度:标准指出溶洗过程的操作温度应保持在40℃至60℃区间内。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提高反应速率,同时避免过高温度导致副反应的发生或设备损坏。
3. 洗涤时间:建议单次洗涤时间为2至4小时。这期间需持续搅拌以保证溶液与固体充分接触,从而达到最佳的提取效果。
4. 固液分离:在完成溶洗后,需要对固液混合物进行高效分离。推荐使用过滤或者离心等方式,确保获得纯净的钾盐溶液。
5. 残液处理:对于含有未完全提取钾成分的残液,标准提出了回收再利用的要求。可以通过进一步浓缩结晶等手段将其转化为有用的化工原料,减少资源浪费并降低环境污染风险。
以上各条款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提钾尾盐溶洗工艺流程,在实际应用时应当严格按照这些规范执行,以实现高效、安全且环保的工业氯化钠生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