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分散式养殖畜禽粪污氮磷流失控制与利用的技术要求、实施步骤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内分散式养殖模式下畜禽粪污的氮磷流失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ntrol and Utiliza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from Decentralized Livestock and Poultry Man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分散式养殖畜禽粪污氮磷流失控制与利用技术规程》(DB42/T 2031-2023)是一项针对湖北省地方特色的农业环境保护技术规范。该规程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分散式畜禽养殖过程中氮磷等污染物的流失,促进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以下是规程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第5.2 条 关于粪污收集与储存设施的设计要求
该条款强调了粪污收集池应具有防渗漏功能,并且其容量设计需根据养殖场规模、饲养周期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在雨季或特殊情况下能够容纳至少6个月的粪污量。此外,还要求配备必要的通风装置以防止厌氧发酵产生过量沼气,保障安全操作环境。
第6.1 条 粪污还田前处理方法
本部分规定了不同类型的畜禽粪便在施用于农田之前必须经过堆肥或其他形式的稳定化处理过程。具体而言,鸡粪等高浓度有机废弃物建议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方式,而猪牛羊等大型牲畜产生的粪便则可以选择自然晾晒结合机械翻抛技术。这些预处理步骤不仅有助于降低病原菌数量,还能提高肥料品质,增强土壤肥力。
第7.3 条 施肥时间和方法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氮素挥发损失以及磷元素随径流迁移的风险,规程指出最佳施肥时间通常为作物生长季节开始前的一周至十天内完成。同时提倡采用沟施或者穴施的方式将肥料埋入土层深处,避免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或地表径流带走。
第8.2 条 环境监测频率及指标设定
规程明确了对周边水体、大气质量和土壤状况定期开展检测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全面评估,特别是在春秋季这两个容易发生污染事件的关键时期。监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总氮(TN)、总磷(TP)、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等化学参数,以及重金属含量等潜在风险因子。
以上仅为规程部分内容的简要说明,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执行策略。希望上述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这项重要的环保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