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雏鹅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包括环境控制、饲料管理、药物使用及卫生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从事雏鹅养殖及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Title: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cedures for E. coli in Goslings DB2302T 036-2023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02T 036-2023雏鹅大肠杆菌防治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雏鹅养殖过程中大肠杆菌病防控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雏鹅的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到药物使用等多个环节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有效预防和控制雏鹅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与传播,保障雏鹅健康及养殖业健康发展。
其中,关键条文包括:
1. 环境控制:要求养殖场保持清洁干燥,定期对鹅舍进行消毒处理,特别是饮水器、食槽等直接接触雏鹅的器具,需每日清洗并消毒一次。这一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降低雏鹅感染风险。
2. 饲料管理:规定饲料应新鲜无霉变,并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以增强雏鹅免疫力。同时强调不得随意更改饲料配方或供应量,避免因营养不均衡导致雏鹅体质下降而易感疾病。
3. 疫苗接种:建议在雏鹅出生后7天内完成初次免疫接种,并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后续加强针注射。通过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可以显著提高雏鹅对于特定病原体的抵抗力。
4. 药物使用原则:明确指出一旦发现雏鹅出现疑似症状时,应立即隔离患病个体并采样送检;治疗期间所用药物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禁止超剂量、超范围用药,确保食品安全。此外还特别提到,在没有确切诊断前不得盲目投药,以免造成耐药性问题加剧。
5. 废弃物处理:强调所有废弃物品如粪便、垫料等都必须经过高温发酵或其他有效方法处理后再排放,防止成为新的污染源扩散病菌。
以上这些内容构成了整个规程的核心框架,对于从事雏鹅养殖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很强的操作指导意义。遵循此规程不仅有助于保护雏鹅健康成长,也能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