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水肥菌一体化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马铃薯种植过程中采用水肥菌一体化技术的生产管理。
Title:Potato Water-Fertilizer-Microorganism Integration Technology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708-2023 马铃薯水肥菌一体化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水肥菌一体化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水肥菌一体化技术”的概念为将水分、养分与微生物肥料结合,通过科学配比和合理施用,实现马铃薯高产优质的目标。这一定义强调了技术的核心在于三者的协同作用,而非单一要素的应用。
其次,在“土壤准备”章节中规定,种植前需对土壤进行检测,确保pH值在6.0-7.0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如果土壤条件不达标,则应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如增施有机肥或调整酸碱度。这一步骤对于后续施肥和灌溉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
再者,“施肥方案”部分指出,基肥应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配合使用复合肥料,每亩用量控制在3000-4000公斤之间。追肥则根据马铃薯生长阶段的不同需求分次进行,苗期以氮肥为主促进植株生长,块茎膨大期则增加钾肥比例以提高产量。此外还特别提到,在整个生育期内要保证充足的磷肥供应,这对于根系发育极为有利。
关于“灌溉制度”,标准建议采用滴灌方式,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精确控制水量。具体操作时需依据天气状况、土壤湿度以及马铃薯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量灵活调整灌溉频率和时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密切关注土壤含水量变化,及时补充水分以防旱害发生。
最后,“微生物制剂应用”环节要求选用经过农业部门登记备案的专业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指导进行稀释和施用。通常情况下,微生物制剂应在播种初期混入基肥中一起施入,同时也可以作为叶面喷施补充营养。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过程中要避免与强酸强碱性物质接触,以免影响其活性。
综上所述,《DB13/T 5708-2023 马铃薯水肥菌一体化技术规程》从土壤准备到具体施肥灌溉再到微生物制剂的应用都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马铃薯种植的整体水平。这些规定不仅体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也为农民朋友提供了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