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车道级主动控制的技术要求、系统功能、性能指标及实施流程。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高速公路车道级主动控制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ane-level Active Control on Expressways
中国标准分类号:P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710-2023《高速公路车道级主动控制技术规范》是一项针对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本部分明确了“车道级主动控制”、“动态限速”等核心概念。例如,“车道级主动控制”被定义为基于实时交通数据,通过调整特定车道的通行规则来优化交通流量的过程。这一定义为后续具体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2. 系统架构与功能要求:
- 系统架构:规定了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及应用层在内的四级架构体系。其中,感知层负责采集车辆位置、速度等信息;处理层则根据这些数据做出决策。
- 功能要求:强调了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比如,在突发情况下,系统需能在3秒内响应并实施相应措施。
3. 数据采集与处理:
- 数据来源:明确指出应综合利用车载设备、路侧设施以及云端服务器获取所需信息。
- 数据处理方法:推荐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以提高预测精度。
4. 控制策略设计:
- 动态限速策略:提出根据不同时间段、天气状况等因素调整限速值的具体方案。
- 车道分配策略:建议根据车辆类型、目的地等因素合理安排各车道的使用情况,减少拥堵现象的发生。
5. 实施效果评估:
- 指标体系构建:建立了包含平均行程时间、延误率等多个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价体系。
- 方法学指导:提供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效果评估,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6. 安全保障措施:
- 网络安全防护:要求采取加密通信协议、身份认证机制等手段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 应急预案制定:需要预先准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如网络攻击、硬件故障)的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以上内容只是整个规范的一部分重点内容,实际标准还包括更多细节和技术参数,旨在全面指导高速公路车道级主动控制系统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