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发酵料袋栽平菇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季节、菌种选择、培养料配方及发酵处理、装袋与灭菌、接种与发菌管理、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发酵料袋栽平菇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owing Oyster Mushrooms with Fermented Substrate in Bag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609-2019《发酵料袋栽平菇技术规程》是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的,规定了在宁夏地区采用发酵料袋栽培平菇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原料选择与处理
标准中指出,用于栽培平菇的原料应选用新鲜、无霉变的玉米芯、棉籽壳、木屑等作为主料,并辅以适量的麸皮或米糠作为营养补充。所有原料在使用前需经过充分发酵处理,确保其中的有害微生物被有效杀灭,同时提高原料的腐熟度和通透性。
2. 菌种选择
推荐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平菇菌株,如金针菇型平菇品种。在接种之前,应对菌种进行质量检测,确认其纯度和活力符合生产需求。此外,菌种的培养基配方也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以保证菌种生长健壮。
3. 栽培环境条件
根据标准要求,发酵料袋栽平菇的理想环境温度应在15℃至25℃之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光照条件则宜为散射光,避免直射阳光。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能保证良好的空气流通,防止湿度过高导致病害发生。
4. 发菌管理
发菌期间是平菇生长的关键阶段,标准强调要定期检查发菌室内的温湿度变化,及时调整通风量。当发现有杂菌污染的情况时,应及时隔离受污染的菌袋,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另外,为了促进菌丝体快速生长,可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但不得超过0.2%。
5. 出菇管理
出菇期是决定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标准建议每天早晚各喷一次水雾,保持菇房内湿润。同时要注意控制昼夜温差,一般白天温度维持在20℃左右,夜间可降至15℃。如果出现过多的小菇蕾,则需要疏蕾,保留长势良好且分布均匀的菇蕾继续发育。
6. 病虫害防治
对于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标准提倡采用物理方法为主,化学药剂为辅的方式进行综合防控。例如,可以通过安装防虫网来阻止害虫进入菇房;利用紫外线灯诱杀害虫成虫等。只有在必要情况下才允许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以上内容是对DB64/T 1609-2019《发酵料袋栽平菇技术规程》中部分关键条款的具体解释,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地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