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杏树抗晚霜栽培的技术要求、管理措施及实施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杏树种植过程中抗晚霜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pricot Tree Cultivation Resistant to Late Fro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杏树抗晚霜栽培技术规程》(DB14/T 2746—2023)是由山西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杏树种植过程中有效应对晚霜危害,提高杏树的产量和品质。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建园
规程指出,选择杏树园地时应优先考虑地形条件。具体要求是园地应位于背风向阳的坡地,坡度不宜超过25度。这样的地形可以减少冷空气的积聚,降低晚霜发生的可能性。此外,土壤应具备良好的排水性能,避免积水导致根系受损。同时,建议在园地周围设置防风林带,以增强防护效果。
二、品种选择
规程强调了品种选择的重要性。推荐选用具有较强抗寒性和抗晚霜能力的品种,如‘串枝红’等。这些品种经过长期栽培实践证明,在晚霜频发地区表现出色。同时,还应注意品种的适应性,确保其能在当地气候条件下良好生长。
三、栽培管理
在栽培管理方面,规程提出了多项措施。首先,合理密植是基础,一般行距为4-5米,株距为3-4米,这样既能保证光照充足,又能便于田间操作。其次,加强肥水管理至关重要。规程建议采用平衡施肥法,即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树体需求,科学配比氮磷钾肥料。特别是在开花前后,要适时补充磷钾肥,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发育。灌溉方面,则需结合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适时适量浇水,特别是在干旱季节,保持土壤湿润有助于减轻晚霜影响。
四、晚霜防御
针对晚霜防御,规程提供了多种实用方法。一是物理防护措施,如覆盖保温材料或搭建简易温室,可以在低温来临前为树体提供额外保护。二是化学调控手段,通过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或防冻剂,提高植株抗逆性。三是农业技术应用,例如延迟修剪期,推迟萌芽时间,避开早春低温时段;或者采取人工熏烟法,在霜冻即将发生时点燃发烟物,形成烟幕层,阻挡热量散失。
五、病虫害防治
规程还特别提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由于抗晚霜栽培可能改变常规管理方式,容易引发新的病虫害问题。因此,需要密切监测病虫害动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生物防治或低毒高效农药进行处理,确保杏树健康生长。
六、采收与贮藏
最后,规程对采收与贮藏也作了明确规定。采收应在果实完全成熟后进行,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采后的杏果应及时分级包装,并存放在通风干燥处,温度控制在0-5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以延长保鲜期。
总之,《杏树抗晚霜栽培技术规程》为杏树种植者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涵盖了从选址到采收的各个环节,尤其针对晚霜防御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遵循该规程,能够显著提升杏树的抗灾能力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