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处理技术要求、监测与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池塘养殖尾水的处理与排放。
Title:Specification for Pond Aquaculture Wastewater Treat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2736—2023《池塘养殖尾水处理规范》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的技术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的基本要求、处理工艺、设施设备、运行管理等内容,旨在规范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工作,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以下是对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基本要求部分,标准指出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应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处理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并确保最终排放的尾水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还强调了处理设施的设计应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确保能够有效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废水。
其次,在处理工艺方面,标准推荐采用物理化学法和生物生态法相结合的方式。物理化学法主要包括沉淀、过滤、吸附等步骤,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性物质;而生物生态法则通过构建人工湿地或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利用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来改善水质。此外,还提倡使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再者,对于设施设备的选择与维护,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沉淀池的容积应当根据日均排水量计算确定,且需定期清理沉积物以保持其正常功能;曝气装置应具备足够的氧气供给能力,并且要定期检查是否有故障发生;过滤器则需要选用耐腐蚀材质制成,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更换滤料。
另外,在运行管理环节中,标准特别强调了监测的重要性。要求每批次养殖结束后都要对尾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检测,并记录相关数据;如果发现超标情况,则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同时,还建议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台账、操作规程、维修保养记录等资料,以便日后查阅参考。
最后,在安全防护措施上,标准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比如,在使用化学品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对人体健康及周围环境造成威胁;对于可能存在危险性的区域,则应当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并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急救箱等物品。
综上所述,《池塘养殖尾水处理规范》不仅为从业者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同时也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执法依据。通过严格执行这一标准,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