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俄体粉条”原料(干淀粉)加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俄体粉条”原料(干淀粉)的生产加工及相关质量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cessing of Dry Starch as Raw Material for Eti Nood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俄体粉条”是通辽市开鲁县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为了规范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原料干淀粉制作技术要求,制定了DB15/T 3013—2023《俄体粉条》这一地方标准。以下对其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深入解读。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干淀粉的加工流程和技术要点,首先强调选用优质马铃薯作为原料,要求其新鲜无霉变、无虫害且淀粉含量不低于18%。在清洗环节,需采用流动水彻底去除泥土和杂质,并通过筛选设备将大小不均的马铃薯分离出来,确保后续加工质量。
粉碎步骤至关重要,应使用高效粉碎机将马铃薯打碎成细小颗粒,以便于充分提取淀粉。接着进入浸泡工序,将粉碎后的物料置于40-50℃温水中静置6-8小时,期间需不断搅拌以促进细胞壁破裂,释放出更多淀粉质。
过滤是保证淀粉纯度的关键步骤之一,采用多级筛网过滤装置,先粗滤再精滤,确保去除纤维素等非淀粉成分。之后进行沉淀操作,在温度控制在20℃左右的环境中静置12-16小时,使淀粉沉降至底部形成浆状物。
漂洗过程需要重复多次,每次都要用新鲜清水冲洗沉淀物,直至检测结果显示pH值稳定在6.5-7.0之间,表明已基本清除残留物质。最后通过脱水设备将水分含量降低至35%-40%,得到符合标准的干淀粉成品。
以上各环节不仅涵盖了整个干淀粉生产的工艺流程,还特别指出了每个阶段的具体参数范围,为生产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提升俄体粉条的整体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