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俄体粉条”原料薯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与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俄体粉条”原料薯的生产与栽培。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aw Potato of \"Eti Vermicelli\"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俄体粉条”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的特色产品,其制作原料——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对于最终产品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DB15/T 3010—2023《俄体粉条》原料薯栽培技术规程对马铃薯的种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出发,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标准规定应选用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具有高产优质特性的马铃薯品种。例如,“克新一号”、“费乌瑞它”等品种因其抗病性强、产量高等特点被推荐使用。这表明在种植前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壤类型、降水情况以及温度变化等因素,选择最适宜的品种才能保证后续的生长发育。
其次,在整地施肥环节,标准要求深耕细作,确保土壤疏松透气,并且施足基肥。具体来说,每公顷需要施入腐熟有机肥30吨至45吨作为基肥,同时配合施用氮磷钾复合肥750公斤到1125公斤。这样做可以为马铃薯提供充足的养分支持,促进植株健壮成长。
再者,关于播种时间与密度,标准指出最佳播种期应在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时开始,一般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行距保持在60厘米左右,株距则控制在20厘米至25厘米之间,这样既有利于通风透光又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此外,田间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标准强调要及时中耕除草,特别是在幼苗期和块茎膨大期要加强水分供应,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另外,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灯光诱杀成虫或生物农药进行预防为主,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以保护生态环境并提高产品质量。
最后,在收获阶段,当大部分叶片枯黄脱落,块茎表皮变硬时即可适时采收。收获后应及时晾晒干燥,防止霉变腐烂,并按照不同规格分级包装储存,便于后续加工使用。
综上所述,《俄体粉条》原料薯栽培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直至收获储藏等多个方面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建议,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栽培措施来提升马铃薯的整体品质,从而保障“俄体粉条”的独特风味与优良特性。这一标准不仅体现了现代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也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