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应急广播终端中村村响广播终端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应急广播体系中的村村响广播终端设备的设计、生产和检验。
Title: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Emergency Broadcast Terminals - Part 1: Village Loudspeaker Broadcast Terminal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3048.1-2023《应急广播终端通用技术要求 第1部分:村村响广播终端》是四川省地方标准,为确保应急广播终端在农村地区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具体的技术规范。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村村响广播终端”的概念,即安装于乡村地区用于接收、处理并播放应急广播信息的设备。这一定义强调了设备的应用场景和服务对象,为后续的技术要求奠定了基础。
技术要求
# 1. 基本功能
村村响广播终端应具备接收、解码、播放应急广播信号的基本功能。同时,还应支持多信源输入(如有线广播、无线广播)及多种输出方式(如扬声器、LED显示屏)。这意味着终端需具备较强的兼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 2. 性能指标
对于音频性能,终端的频率响应范围应在20Hz至20kHz之间,失真度不超过5%,信噪比不低于70dB。这些指标确保了广播内容能够清晰准确地传达给听众,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中也能保持良好的音质。
# 3. 安全性
终端的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电气安全、电磁兼容性和防火性能。例如,设备外壳应采用阻燃材料制造,并且内部电路设计要防止过载或短路现象的发生。
# 4. 环境适应性
考虑到农村复杂的自然条件,终端需要具备一定的防尘防水等级以及耐高低温能力。通常情况下,IP65级别的防护是最基本的要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灰尘侵入和雨水泼溅。
# 5. 维护管理
为了便于后期维护,终端应当配备远程监控与诊断功能。通过网络连接,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设备状态并进行故障排查。此外,还需提供详细的用户手册和技术文档,方便使用者了解操作方法及保养知识。
测试方法
标准中还规定了如何验证上述各项技术要求是否达标的具体步骤。比如,在测试音频性能时,可以通过专业的音频分析仪器测量频率响应曲线、失真度等参数;而在检查环境适应性方面,则需要模拟实际工作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极端情况来评估其表现。
总之,《应急广播终端通用技术要求 第1部分:村村响广播终端》不仅从技术层面规范了村村响广播终端的设计制造过程,也为相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