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综合干预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评估方法、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相关机构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中医综合干预管理。
Title:Standard for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vention for High-Risk Population of Stroke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中医综合干预规范(DB22/T 3466-2023)为中医药在脑卒中预防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析。
一、干预原则
规范指出,中医综合干预应遵循辨证施治、整体观念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制定干预方案时需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例如,对于气虚血瘀型患者,推荐采用益气活血法,常用药物包括黄芪、当归等。
二、生活方式指导
规范强调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建议每日进行适量运动,如太极拳或八段锦,每次不少于30分钟。同时,饮食上提倡低盐低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过量饮酒和吸烟。
三、中药干预
在中药使用方面,规范推荐了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如针对痰湿阻滞型患者,可选用温胆汤加减,主要成分有半夏、竹茹等。这些方剂的应用需由专业医师开具,并定期评估疗效与安全性。
四、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在规范中也有明确规定。建议选取内关、足三里等穴位进行针刺,每周治疗两次,疗程通常为4至8周。针灸操作必须由具备执业资格的中医师执行,确保安全有效。
五、心理调摄
心理健康同样不可忽视。规范建议通过心理咨询或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家庭成员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可以共同参与一些放松训练活动。
六、监测与随访
最后,规范还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与随访机制。定期检查血压、血糖水平,以及血脂等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计划。随访频率一般为每三个月一次,直至病情稳定。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规范的核心要点,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能够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共同促进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