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阿尔巴斯型绒山羊产地的环境要求,包括空气、水质、土壤、饲料及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条件。本文件适用于阿尔巴斯型绒山羊的养殖产地环境评价与管理。
Title: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for the Origin of Albas Type Cashmere Goa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985—2023 阿尔巴斯型绒山羊产地环境要求》是一项专门针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阿尔巴斯地区养殖阿尔巴斯型绒山羊的环境标准。这项标准从生态、气候、土壤、水质等多方面对养殖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以确保阿尔巴斯型绒山羊的健康生长和高品质羊绒的产出。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深度解读:
一、气候条件
标准指出,阿尔巴斯型绒山羊适宜在年平均气温为6℃至8℃,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35℃,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37℃的环境中生存。这样的温度范围能够有效避免因极端天气导致的羊只应激反应,同时也有利于牧草的正常生长,为羊群提供充足的饲料来源。
二、土壤条件
土壤是决定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标准规定,牧场土壤pH值应在7.5~8.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且土壤重金属含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限值。这一规定旨在防止土壤污染对牧草质量和羊群健康的潜在威胁,同时也保障了生态环境的安全性。
三、水质要求
饮用水是影响动物健康的关键要素。标准强调,供羊饮用的水源不得含有任何有害物质,尤其是氟化物浓度应低于1mg/L,总硬度(以碳酸钙计)不超过450mg/L。此外,还要求水源地周边50米范围内无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堆放点及畜禽养殖场等可能造成水质污染的因素存在。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体污染对羊群健康的危害,并保证羊群饮用到干净卫生的水。
四、植被覆盖度与植物种类
为了维持良好的牧场生态系统,标准还特别提到,牧场内植被覆盖率需达到80%以上,且主要植被类型包括针茅属、冰草属等优质牧草。这类植物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非常适合阿尔巴斯地区的自然条件。通过保持较高的植被覆盖率,不仅可以固定沙土、防止风蚀,还能为羊群提供丰富多样且营养均衡的食物资源。
五、空气质量和噪音控制
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羊群的生活质量。为此,标准提出,牧场区域内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浓度均应符合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另外,在靠近交通干线或工业区的地方,应采取隔离带设置等手段来降低外界噪声对羊群的影响。良好的空气质量有助于提高羊群免疫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总之,《DB15/T 2985—2023 阿尔巴斯型绒山羊产地环境要求》通过对气候、土壤、水质、植被等方面作出严格规范,为阿尔巴斯型绒山羊提供了理想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维护当地特色畜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保护了宝贵的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