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PCR检测的术语和定义、样品采集与处理、DNA提取、PCR扩增、结果分析及检测报告。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实验室检测和诊断。
Title:Detection method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in potato by PC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957—2023马铃薯晚疫病菌PCR检测方法》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利用PCR技术检测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方法。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本采集】标准指出样本应从疑似感染的植株上采集,包括叶片、茎秆等部位。这是因为这些部位容易受到晚疫病菌的侵染,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病害情况。
【核酸提取】在核酸提取过程中,要求使用专门的试剂盒或方法来确保DNA的质量和纯度。高质量的DNA是保证PCR反应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引物设计】标准推荐使用特定序列的引物进行扩增。这些引物经过验证,能够特异性地识别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基因组DNA片段。正确的引物选择对于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至关重要。
【PCR反应体系】标准明确了反应体系中各成分的浓度及总体积。例如,建议使用的DNA模板量为1-5微升,Master Mix为20微升,最终反应体积通常为25微升。合理的反应体系配置有助于优化实验条件,获得可靠的检测结果。
【扩增程序】标准给出了一个典型的PCR扩增程序:预变性94℃ 5分钟;随后进行30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变性94℃ 30秒,退火55℃ 30秒,延伸72℃ 1分钟;最后延伸72℃ 10分钟。这个程序旨在通过高温变性使双链DNA解离成单链,低温退火让引物与目标序列结合,高温延伸则促使DNA聚合酶合成新的互补链。
【结果判断】根据电泳检测到的目标条带大小是否符合预期来判断样品是否含有马铃薯晚疫病菌。如果出现预期大小的条带,则表明样品中含有该病菌;反之则认为阴性。同时需要注意控制好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以排除非特异性扩增和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
以上内容是对《DB15/T 2957—2023马铃薯晚疫病菌PCR检测方法》中部分重要条文的具体解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