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寒冷凉山区燕麦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与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高寒冷凉山区燕麦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at Production in High-altitude Cold Mountainous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T 1156-2023《高寒冷凉山区燕麦生产技术规程》是云南省发布的关于高寒冷凉山区燕麦种植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燕麦的选种、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燕麦产量和品质。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种
标准中指出,应选用适应高寒冷凉气候条件的燕麦品种。具体要求包括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85%。这意味着在选择燕麦种子时,不仅要确保种子来源可靠,还要通过发芽试验来验证种子活力。此外,还应根据当地的积温情况选择适宜的生育期长短不同的品种,以充分利用生长季节。
二、播种
播种时间的选择至关重要。标准建议在土壤解冻且耕层温度稳定在2℃以上时进行播种。一般而言,春播时间为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秋播则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尽早完成,通常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之间,每亩播种量为10-15公斤。合理密植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促进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三、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施肥、灌溉与除草三个方面。首先,在基肥施用方面,应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照氮磷钾比例约为2:1:1的原则施入有机肥作为底肥,并适当追加化肥。其次,对于灌溉管理,需根据天气状况及土壤湿度适时适量地补充水分,特别是在抽穗开花期保证充足水分供应可以显著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最后,及时清除杂草不仅能够减少养分竞争,还能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四、病虫害防治
针对高寒冷凉山区特有的病虫害问题,标准提出了综合防控策略。例如,采用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办法之一;同时还可以利用生物农药如白僵菌制剂来控制地下害虫的危害;另外,在发病初期使用化学药剂喷雾也是必要的补充手段。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的规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收获
当燕麦籽粒含水量降至12%-14%左右时即可开始收割作业。机械收获时应注意调整割台高度以避免损伤穗部;人工收获则要求穗头完整无损。收获后的粮食应及时晾晒干燥至安全水分水平(≤13%),并妥善储藏防止霉变。
综上所述,《高寒冷凉山区燕麦生产技术规程》从多个维度为高寒冷凉地区开展燕麦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实现稳产增效的目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灵活调整各项技术参数,才能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