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主要病虫草害识别、防控技术措施及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Control of Diseases, Pests and Weeds in Soybean-Maize Strip Intercropp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 3705/T 03-2023)为山东省东营市制定的地方技术标准,旨在通过绿色防控手段有效管理大豆和玉米间作模式下的病虫草害问题。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中明确指出,“绿色防控”是指以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为主要措施,辅以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综合防治策略。这意味着该规程强调优先采用环境友好型方法来控制病虫草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依赖,保护生态环境。
其次,关于“防控原则”,规程要求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具体而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防控计划,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方案。例如,在选择种子时应优先考虑抗病性强的品种;播种前应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等。
再者,在“技术措施”章节里特别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1. 田间管理:包括合理密植、适时灌溉以及及时除草等内容。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作物群体竞争力,从而抑制杂草生长;而良好的水分供应则有助于增强植物自身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2. 物理防治:如设置防虫网、安装诱捕器等装置来阻止害虫进入农田或捕捉它们。这些简单有效的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害虫压力。
3.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或者其他有益微生物来对付特定种类的害虫或者病原体。这种方法不仅效果显著而且不会对非目标生物造成伤害。
4. 化学防治:当上述非化学手段不足以解决问题时才可谨慎地使用化学药剂。并且必须严格按照标签说明施用,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及抗性产生等问题。
最后,在“监测与评估”环节中规定了定期巡查田块状况的重要性。通过观察作物长势变化、记录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方式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进而判断当前防控措施是否有效。如果发现新的病虫害类型或者原有病虫害数量激增,则应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总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帮助农民朋友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并灵活运用其中的知识点,在实际操作中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