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的质量要求、检测方法和评价指标。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的质量检验与评估。
Title:Straw Crushing and Returning to Field Operation Quality Inspection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10T 305—2023《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质量检验规范》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的质量检验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4.1 作业前准备
条文内容:作业前应检查机械状态,确保刀片锋利、无损坏,且安装牢固;确认作业区域无石块、树根等障碍物。
解读:这一条款强调了作业前对设备和环境的检查。刀片的状态直接影响粉碎效果,钝化或损坏会导致粉碎不彻底,影响后续耕作质量。同时,清除作业区内的障碍物可以避免机械损伤,保障操作安全。
4.2 作业质量要求
条文内容:秸秆粉碎长度应小于等于10cm,且分布均匀。
解读:规定秸秆粉碎后的长度上限为10cm,这是基于农业机械性能及土壤覆盖能力考虑得出的最佳尺寸范围。过长会增加后续处理难度,过短则可能影响土壤结构稳定性。分布均匀则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均衡性,促进作物生长。
4.3 检验方法
条文内容:采用目测与取样结合的方式检测粉碎长度,每块地随机抽取至少5个点进行测量。
解读:通过目测初步判断整体情况,并辅以取样测量来验证目测结果的准确性。随机抽样的方式能够更客观地反映整个地块的实际状况,确保检验数据具有代表性。
4.4 安全注意事项
条文内容:作业过程中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作业区,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护装备。
解读:明确了作业期间的安全管理措施。秸秆粉碎机运行时会产生较大噪音并伴随高速旋转部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除了必要的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作业区域,操作者也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耳塞、护目镜等,以减少职业危害。
以上是对DB1310T 305—2023标准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旨在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有效提升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的质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