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道路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表层渗透防护的技术要求、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与验收。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道路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表层渗透防护设计、施工和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urface Penetration Protec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in Road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4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081-2023《道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表层渗透防护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北京市道路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表层渗透防护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交通状况以及混凝土结构的使用环境,旨在提高道路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出发,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设计与施工要求
标准第4章明确了设计与施工的基本要求。其中规定,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的侵蚀因素,如冻融循环、化学腐蚀等,并据此选择合适的防护材料和技术方案。此外,还强调了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查,确保施工条件符合设计要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类型的混凝土结构,其表面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桥面铺装层需采用防滑措施,而隧道内壁则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
材料选择
第5章关于材料的选择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用于防护的材料必须经过权威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其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必须满足或超过标准规定值。例如,抗渗等级不得低于P8级,这意味着该材料能够承受至少8个大气压的水压力而不发生渗漏。另外,材料的环保性能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所有使用的原材料及成品均应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规定。
施工工艺
在施工工艺方面,标准第6章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基层处理、涂覆厚度控制、养护时间安排等内容。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涂层的质量,施工时应当避免雨天作业,并且每一道工序完成后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如果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则必须立即整改直至达标为止。
质量检验
质量检验是整个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之一。根据标准第7章的规定,所有已完成的防护工程都必须接受全面的质量检测。这包括但不限于外观检查、厚度测量、附着力测试等多个方面。只有当这些指标全部达到标准要求时,才能认定为合格工程。同时,还要求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以便日后维护保养参考使用。
维护管理
最后,在第8章中提到了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建议定期巡查混凝土结构的状态,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此外,还鼓励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管理水平,比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结构健康状况等。
以上就是对DB11/T 2081-2023《道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表层渗透防护技术规范》部分重要内容所做的简要解读。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从而推动我国道路工程建设向着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