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的选址、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Setting and Operation of Construction Waste Disposal Si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078-2023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设置运行规范》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北京市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的设置与运行。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选址要求:标准明确规定了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的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这确保了消纳场的设立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要考虑交通便利性以提高运输效率。
2. 场地条件:场地面积不得小于5000平方米,并且需要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防止雨季积水导致环境污染。此外,还要求场地内应有足够空间用于堆放建筑废弃物及后续处理设施的建设。
3. 防尘措施:为减少扬尘污染,在建筑垃圾卸载区周围应当设置不低于2米高的实体围墙或绿篱;对于裸露地面,则需采用洒水降尘或者铺设防尘网等方法加以控制。
4. 分类存放:进入消纳场的所有建筑垃圾都必须按照材质不同进行分类存放,如混凝土块、砖瓦碎料、木材等。这样便于后期资源化利用时更加高效准确地提取有用成分。
5. 安全防护: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在整个作业区域内应该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定期检查维护;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响应处置。
6. 监测机制:每个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都需要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实时记录场内的温度湿度变化、空气质量状况以及车辆进出情况等内容。这些数据将上传至主管部门数据库,便于监督管理。
以上只是部分重点内容的简单概述,实际上这份标准涵盖了从前期规划到日常运营维护等多个方面的详细规定。它不仅有利于促进北京市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