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猕猴桃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评价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猕猴桃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及评价工作。
Title:Kiwi: Part 1 -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llection, Pre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05/T 107.1-2023《猕猴桃 第1部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评价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宜昌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猕猴桃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评价工作。以下将选取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一些基本术语:
- 种质资源: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植物遗传材料及其所携带的基因信息。
- 收集: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猕猴桃种质资源的过程。
- 保存:为长期保持猕猴桃种质资源遗传特性的稳定性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这些定义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确保了整个流程的专业性和一致性。
收集原则
标准强调了收集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要求遵循以下原则:
- 代表性:所收集的种质应能代表该区域内的自然变异情况。
- 完整性:尽可能涵盖所有可能存在的生态类型。
- 可持续性: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采集活动。
例如,在野外调查时,需要考虑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类型等因素对猕猴桃生长的影响,从而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样本点进行采样。
保存方法
对于保存方式,标准提出了多种技术手段,并给出了具体实施指南:
- 离体保存:利用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手段保存珍贵品种。
- 种子保存:适用于那些容易获得且寿命较长的种子。
- 基因库建设:建立专门用于长期保存猕猴桃种质资源的设施。
每种保存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比如种子保存需要注意干燥度和温度控制,以延长种子的生命力。
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全面评估猕猴桃种质资源的价值,标准构建了一个包含多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 生物学特性:如开花结实期、抗病虫害能力等。
- 经济性状:果实大小、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等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
- 遗传多样性:通过分子标记分析等方式检测遗传背景差异。
通过对上述各方面数据的综合考量,可以更准确地判断某一特定种质资源的实际价值和发展潜力。
实施建议
最后,标准还给出了几点实施建议:
-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提高技术水平;
- 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增强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确保信息记录完整可靠。
总之,《猕猴桃 第1部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评价技术规程》不仅规定了具体的操作步骤,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科学态度的重要性,这对于促进我国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