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利工程土石方施工中信息化技术的基本要求、系统构成、数据采集与处理、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内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土石方施工信息化管理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formationization of Earthwork Construction i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414-2023《水利工程土石方施工信息化技术规程》是安徽省地方标准,于2023年实施。该规程旨在规范水利工程土石方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数据采集与传输
规程要求在土石方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第5.1.1条规定,施工现场的数据采集应包括地形测量、地质勘探、施工进度、材料用量等信息。这些数据应当通过自动化设备实时采集,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第5.1.2条指出,所有采集的数据必须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进行存储和传输,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共享。
施工监控
第6.2.1条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控的重要性。施工单位应当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施工现场进行全程监控,包括但不限于开挖深度、边坡稳定性、地下水位变化等关键指标。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记录处理过程。此外,第6.2.2条还规定了监控数据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工程竣工后的五年,以备后期检查或事故调查使用。
质量控制
规程特别重视工程质量的把控,在第7.1.1条中明确提出,所有涉及土石方施工的技术方案都必须经过严格审核后方可执行。对于重要的工序环节,如爆破作业、大型机械操作等,需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第7.1.2条进一步说明,施工单位应对每一道工序的质量进行自检,同时接受监理单位的监督抽查,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工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根据第8.1.1条的规定,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第8.1.2条特别提到,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开始之前,必须组织专家论证会,评估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另外,规程还鼓励采用先进的安全监测技术,比如无人机巡检、视频监控等,来增强现场的安全保障能力。
环境保护
考虑到水利工程可能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规程在第9.1.1条中提出了具体的环保要求。施工单位应当合理规划施工场地,尽量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第9.1.2条则要求定期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及时调整施工计划以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此外,对于产生的废弃物,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妥善处置,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以上是对DB34/T 4414-2023《水利工程土石方施工信息化技术规程》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规程,从而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向更加科学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