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城市地下工程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对周边环境的风险评估。
Title:Specification for Risk Assessment of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Urban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385-2023《城市地下工程周边环境风险评估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城市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影响周边环境的风险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定。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4.1 风险评估范围与内容
此条款明确了风险评估应覆盖的范围和具体内容。要求评估工作需涵盖地下工程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及运营的全过程,并且要全面考虑自然条件、地质状况以及周边建筑物、管线等设施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对于重大危险源识别的重要性,这包括但不限于深基坑开挖、盾构隧道掘进等活动带来的潜在危害。
5.2 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数据收集方面,本标准提出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获取相关资料,如地质勘察报告、气象记录等基础信息。同时,还应注意收集邻近区域的历史灾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数据分析时则需结合多种手段,确保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6.3 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等级,提出了相应的管控策略。例如,对于低度风险项目,可以通过加强监测频率来实现有效管理;而对于高度风险项目,则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比如设置预警系统、制定应急预案等。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及时向受影响方通报相关信息,增强公众参与度。
7.4 评估报告编制
最后,在完成所有评估工作后,必须形成完整的书面报告。报告中应当包含评估目的、方法、过程、主要发现及建议等内容,并且要附上必要的图表说明。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交前还需要经过专业机构审核确认,以保证其权威性和可信度。
以上是对DB34/T 4385-2023中几个核心部分的重点阐述,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