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及监测评价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ed Wetland Engineering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Efflu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384-2023《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工程技术规范》是一部针对生活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技术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5.1.2 人工湿地的设计应根据进水水质、水量及出水要求合理选择湿地类型,包括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这一规定强调了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实际运行条件,不同类型湿地在去除污染物效率、维护难易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合理选择有助于实现最佳处理效果。
7.2.1 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基质厚度宜为50cm~70cm,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基质厚度宜为70cm~120cm,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基质厚度宜为80cm~150cm。基质厚度直接影响到湿地的处理能力和稳定性,过薄可能导致处理能力不足,过厚则增加建设成本且可能影响通气性。
9.1.3 人工湿地系统应设置预处理设施,预处理设施应包括格栅、沉砂池、调节池等。预处理是保证人工湿地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油脂等杂质,防止堵塞填料层,延长系统使用寿命。
10.2.1 人工湿地系统的日常维护应包括定期清理表面积水、检查植物生长状况、监测水质变化等内容。良好的维护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提高处理效率。
以上内容从设计选型、具体参数设定到运行管理等多个方面对标准进行了阐述,为企业或机构实施该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