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系统组成、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及质量评定。本文件适用于可交互空中成像设备的研发、生产、检测与应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ractive Aerial Imag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1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363-2023《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规范》是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旨在规范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以下将选取一些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中对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例如,“可交互空中成像”被定义为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在空气中形成图像,并能够实现人机交互的一种技术。这一定义明确了该技术的核心特征,即不仅能够在空气中显示图像,还具备与用户互动的能力。
其次,关于系统构成部分,标准要求系统应包括图像生成模块、传感器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等组成部分。其中,图像生成模块负责产生清晰稳定的图像;传感器模块用于捕捉用户的操作信号;而控制模块则根据接收到的信号调整图像内容或状态。这些模块共同作用,确保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再者,性能指标方面,标准提出了多个关键参数的要求。如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像素,响应时间不超过50毫秒,有效工作距离大于等于1米且小于等于5米等。这些具体数值设定为设备制造商提供了明确的设计依据,同时也为用户选购合适产品提供了参考。
此外,安全性也是本标准关注的重点之一。标准强调所有涉及电能使用的部件均需符合国家有关电气安全的标准,并且整个系统应当具备过载保护功能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同时,对于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因素也做出了相应的限制规定,比如电磁辐射强度不得超过某一限值。
最后,在测试方法上,标准给出了详细的步骤指南。包括但不限于图像质量评估、交互准确性检验、环境适应性试验等内容。这有助于保证不同厂家生产的同类产品之间具有良好的互换性和一致性。
总之,《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规范》从多个维度对这项前沿技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既考虑到了技术创新的需求又兼顾了实际使用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这对于推动该领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